出磺坑--為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點,因為原油口冒出硫磺色液體,當地民眾誤以為是硫磺而得此名。
從清咸豐11年(民國前51年),淡水廳通事邱苟在河床邊掘井發現油苗,日獲油量40多台斤之多,可做為點燈及醫學藥用。至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
中油於民國七十年時在此設立油礦開發陳列館,後因參觀人潮湧現,於民國七十九年興建新館對外開放參觀,館中有測勘文獻、鑽井生產、油氣處理與海域探勘等主題展示館,完整記錄了台灣的油礦探勘史。
出磺坑位於苗栗縣公館鄉,從高速公路接72號快速道路往大湖方客即可到達。
在出磺坑的一旁有一停車場,可以看出此為一山邊小聚落,不是大眾路線,所以今天雖為假日但是遊客不多,也更增加小鎮悠閒之氣息
在路旁即可看到一號古油井的抽油桿式抽油機,這機器在一些影片上的油田常看到!!
後方即為台灣油礦陳列館。
門口則有些許的造景,修剪過的花木和魚池。
既是油業,當然可以看到工人同心協力的鑽油雕像。
原來進到油礦陳列館參觀,但是因內部整修,暫停開放。
一旁的平房,其有有開放的就是福利社,有賣當地的農產品及中油冰品等。
現在很多國營企業都有賣冰品等,如台糖、台鹽、台電、中油等。如論價錢則是台電冰品較優,平均為10元/支。
至於口味則各有千秋,就看各人的喜好了!!
在往前則為生活文化館,原為提供工人的食堂,後改為出磺坑陳列室。102年重新整修改為生活文化館,介紹出磺坑聚落的歷史軌跡。
此館為假日休館。
jacky 會來拜訪此景點就是看到此地軌式纜車道的圖片,一路高角度的上坡,高聳入山中。
此纜車道建於1927年,主要正增進出磺坑礦區的運輸效率。運輸設備包括地軌式纜車道、輕便車軌道及空中纜車等運輸設施。
後因工程結束及專用道路通車後,此纜車道一度發展成觀光纜車使用,1998年因考量安全問題及管理維護而保駛。此纜車道全長550m,坡度約60度,是全台唯一保留的軌式纜車道。
沿著60度的斜坡走去,去見証當年風光的歷史。
纜車道一旁的舊重機具維修庫。
日據時代的兒童育樂所,也就是小學,當時主要提供給日人小孩就讀,台籍員工子員則是到對岸的福基國小就讀。
可以想像當初日籍小孩在此玩耍及讀書的情景。
暮然回首,已登至高處!! 看著其他遊客一步步的往上,剎是有趣。
油礦開發陳列館中的第5館,主要是陳列各項鑽井工具、電測儀、防噴器、井口裝置、採油工具等。陳列出磺坑33號油井的設備,可較為了解石油如何鑽井開採的過程。
很像一匹馬的抽油桿式抽油機
順著60度的纜車道一路往上走來到高處,可遠望附近的風景。
在出磺坑附近還有一處苗栗八景之一且有小太魯閣之稱的出磺坑吊橋。
橫跨在後龍溪山谷中的紅色吊橋,遠遠望去剎是好看,也是來到出磺坑必遊之景點。
後方即為72號快速道路。
雖是假日,但是遊客不多,走來分外悠哉自得。
吊橋對面的道路,感覺上好像是石窟。
後記:
1、此景點位於苗栗縣公館鄉,可安排1~2hr 參觀,停車場位於油礦陳列館一旁,免收費。
2、拜訪完此景點可順遊有苗栗八景之一之出磺坑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