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神社興建於西元1937年為日式神明造之神社建築,目前僅存主殿基座,幣
殿遺跡、拜殿、參道、鳥居及社務所,其中拜殿於光復後修改為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
燕尾翹脊屋頂及增設四面磚牆; 拜殿建築依既有樣式修復,木構造仍使用台灣檜木、
屋面為銅皮包覆,為台灣少數僅存之日治時期神社建築。
神社內主要祭神為天照皇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光復後主殿被拆除僅存基座、拜殿於36年改成忠烈祠至民國80年,其內部奉祀
延平郡王鄭成功和先烈神位。
日式神社位於通霄虎頭山公園中,由中山路往北走經過通霄車站後的第一個路口,
即可看到處頭山的指標,順著指標往右轉,約500m 即可到達日式神社,所以其實
虎頭山其實就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座小山。
右轉往上開去,不久即可看到虎頭山公園石碑!!
雖然是星期天,但是看得出來此地不是知名的旅遊景點,遊客不是很多,
卻有一分格外的寧靜,來此的遊客不外乎是忙著拍照,欣賞著是遺跡??
或是古跡的日式神社,畢竟此地已有相當的改變,不在是當年純日式的
風格。
而二旁的樹木也都有其歷史,而構成一幅幽靜、古味的畫面。
這就是光復後的拜殿,已改為中式建築,屋上還有國民黨的黨徽,或許也是歷史的
一部分了。
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拜殿!!
從窗格往內看,可以看到內部空無一物,但是卻可以聞到淡淡的香味,看到當地的
介紹後,才知道應是台灣檜木的香味。
從拜殿往下所看到的參道,古意盎然,樹木參天。
在往上就是幣殿遺跡,此地目前只是一片空地,看到的拜殿屋頂就是閩式燕尾翹脊式的
屋頂。
此為社務所,經過921地震後,毀壞的蠻嚴重的,但是還是可看出濃濃的日式
風格。
休憩所毀損的情形更是嚴重,已是半倒的屋況!!
車子往上開約30秒,即可到達山上之觀景平台和紀念碑處。
虎頭山位於福栗西海岸丘凌近海最高處,又名旗山,高92.42m,俯微全鎮,山水
絕佳,景色如錦,可眺望台灣海峽,來往船隻一覽無遺,故有 "虎嶼觀海潮" 之譽,早
期為苗栗十二景之一。
1904年2月爆發日俄戰爭,日本攻打俄國佔據中國之旅順租界,俄國調遣遠在波羅的
海艦隊至遠東,和日本海軍決戰,在航途中須經台灣海峽,為能制敵机,遂在虎頭山
設置情塉基地,派駐通訊兵日夜監視。
1905年5月俄國艦隊通過台灣海峽,通訊兵立即通報日軍,決戰於對馬海峽,俄國艦隊
因而大敗,有鑑於此對此戰之貢獻,建立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
台灣光復後,將碑文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
從歷史看來此地應沒有設過砲台,不知為何有此一砲??
這就是山頂紀念碑,下面還有一船錨,當年日軍通訊兵就是在此發現到俄國艦
隊北上,二戰時有雷達了嗎 ?? 還是用眼觀測呢???
來到上面可看台灣海峽,也可以看山,更可以看到整個通霄,是看海看山看鎮的
好地方,也是晚上看夜景、星空的好地方!!
遠處的4根煙囪就是通霄火力發電廠!!
觀景台所看過去的山景!!
後記 :
1、虎頭山不是熱門的景點,所以停車很方便!!
2、人不多,是一清幽、懷舊之地。
3、山頂的紀念碑是觀景、觀星、賞夜景的好去處。